Kaito's Blog

致力成为一枚silver bullet.

0%

Python进阶——什么是元类?

如果你看过比较优秀的 Python 开源框架,肯定见到过元类的身影。例如,在一个类中定义了类属性 __metaclass__,这就说明这个类使用了元类来创建。

那元类的实现原理究竟是怎样的?使用元类能帮我们在开发中解决什么样的问题?

这篇文章,我们就来看一下 Python 元类的来龙去脉。

什么是元类?

我们都知道,定义一个类,然后调用它的构造方法,就可以初始化出一个实例出来,就像下面这样:

1
2
3
4
5
6
class Person(object)

def __init__(name):
self.name = name

p = Person('zhangsan')

那你有没有想过,我们平时定义的类,它是如何创建出来的?

别着急,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>>> a = 1               # 创建a的类是int a是int的实例
>>> a.__class__
<type 'int'>

>>> b = 'abc' # 创建b的类是str b是str的实例
>>> b.__class__
<type 'str'>

>>> def c(): # 创建c的类是function 方法c是function的实例
... pass
>>> c.__class__
<type 'function'>

>>> class D(object): # 创建d的类是D d是D的实例
... pass
>>> d.__class__
<class '__main__.D'>

在这个例子中,我们定义了 intstrfunctionclass,然后分别调用了它们的__class__ 方法,这个 __class__ 方法可以返回实例是如何创建出来的。

从方法返回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:

  • 创建整数 a 的类是 int,也就是说 aint 的一个实例
  • 创建字符串 b 的类是 str,也就是说 bstr 的一个实例
  • 创建函数 c 的类是 function,也就是说 cfunction 的一个实例
  • 创建实例 d 的类是 class,也就是说 dclass 的一个实例

除了这些之外,我们在开发中使用到的例如 listdict 也类似,你可以测试观察一下结果。

现在我们已经得知,创建这些实例的类是 intstrfunctionclass,那进一步思考一下,这些类又是怎么创建出来的呢?

同样地,我们也调用这些类的 __class__ 方法,观察结果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>>> a = 1
>>> a.__class__.__class__
<type 'type'>
>>>
>>> b = 'abc'
>>> b.__class__.__class__
<type 'type'>
>>>
>>> def c():
... pass
>>> c.__class__.__class__
<type 'type'>
>>>
>>> class D(object):
... pass
>>> d = D()
>>> d.__class__.__class__
<type 'type'>

从结果我们可以看到,创建这些类的类,都是 type,所以 type 就是创建所有类的「元类」。也就是说,元类的作用就是用来创建类的

你可以这样理解:

  1. 元类 -> 类
  2. 类 -> 实例

用伪代码表示,就是下面这样:

1
2
klass = MetaClass()     # 元类创建类
obj = klass() # 类创建实例

是不是很有意思?

在这里,你也可以感受一下这句话的含义:Python 中一切皆对象!

无论是普通类型、方法、实例,还是类,都可以统一看作对象,它们的起源就是元类。

其实,在 Python 中,使用 type 方法,我们可就以创建出一个类,type 方法的语法如下:

1
type(class_name, (base_class, ...), {attr_key: attr_value, ...})

例如,像下面这样,我们使用 type 方法创建 MyClass 类,并且让它继承 object

1
2
3
4
5
>>> A = type('MyClass', (object, ), {}) # type创建一个类,继承object
>>> A
<class '__main__.MyClass'>
>>> A()
<__main__.MyClass object at 0x10d905950>

我们还可以使用 type 创建一个包含属性和方法的类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>>> def foo(self):
... return 'foo'
...
>>> name = 'zhangsan'
>>>
# type 创建类B 继承object 包含 name 属性和 foo 方法
>>> B = type('MyClass', (object, ), {'name': name, 'foo': foo})
>>> B.name # 打印 name 属性
'zhangsan'
>>> print B().foo() # 调用 foo 方法
foo

通过 type 方法创建的类,和我们自己定义一个类,在使用上没有任何区别。

其实,除了使用 type 方法创建一个类之外,我们还可以使用类属性 __metaclass__ 创建一个类,这就是下面要讲的「自定义元类」。

自定义元类

我们可以使用类属性 __metaclass__ 把一个类的创建过程,转交给其它地方,可以像下面这样写:

1
2
3
class A(object):
__metaclass__ = ... # 这个类的创建转交给其他地方
pass

这个例子中,我们先定义了类 A,然后定义了一个类属性 __metaclass__,这个属性表示创建类 A 的过程,转交给其它地方处理。

那么,这个类属性 __metaclass__ 需要怎么写呢?

其实,它可以是一个方法,也可以是一个类。

用方法创建类

如果类属性 __metaclass__ 赋值的是一个方法,那么创建类的过程,就交给了一个方法来执行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def create_class(name, bases, attr):
print 'create class by method...'
# 什么事都没做 直接用type创建了一个类
return type(name, bases, attr)

class A(object):
# 创建类的过程交给了一个方法
__metaclass__ = create_class

# Output:
# create class by method ...

我们定义了 create_class 方法,然后赋值给 __metaclass__,那么类 A 被创建时,就会调用 create_class 方法。

create_class 方法中的逻辑,就是我们上面所讲到的,使用 type 方法创建出一个类,然后返回。

用类创建类

明白了用方法创建类之后,我们来看一下用类来创建另一个类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class B(type):
# 必须定义 __new__ 方法 返回一个类
def __new__(cls, name, bases, attr):
print 'create class by B ...'
return type(name, bases, attr)

class A(object):
# 创建类的过程交给了B
__metaclass__ = B

# Output:
# create class by B ...

在这个例子中,我们定义了类 B,然后把它赋值给了 A 的类变量 __metaclass__,这就表示创建 A 的过程,交给了类 B。

B 在定义时,首先继承了 type,然后定义了 __new__ 方法,最后调用 type 方法返回了一个类,这样当创建类 A 时,会自动调用类 B 的 __new__ 方法,然后得到一个类实例。

创建类的过程

好了,上面我们演示了通过元类创建一个类的两种方式,分别是通过方法创建和通过类创建。

其实创建一个类的完整流程如下:

  1. 检查类中是否有 __metaclass__ 属性,如果有,则调用 __metaclass__ 指定的方法或类创建
  2. 如果类中没有 __metaclass__ 属性,那么会继续在父类中寻找
  3. 如果任何父类中都没有,那么就用 type 创建这个类

也就是说,如果我们没有指定 __metaclass__,那么所有的类都是默认由 type 创建,这种情况是我们大多数定义类时的流程。

如果类中指定了 __metaclass__,那么这个类的创建就会交给外部来做,外部可以定义具体的创建逻辑。

哪种创建类的方式更好?

虽然有两种方式可以创建类,那么哪种方式更好呢?

一般我们建议使用类的方式创建,它的优点如下:

  • 使用类更能清楚地表达意图
  • 使用类更加 OOP,因为类可以继承其他类,而且可以更友好地使用面向对象特性
  • 使用类可以更好地组织代码结构

另外,使用类创建一个类时,这里有一个优化点:在 __new__ 方法中不建议直接调用 type 方法,而是建议调用 super__new__ 来创建类,执行结果与 type 方法是一样的:

1
2
3
4
5
class B(type):

def __new__(cls, name, bases, attr):
# 使用 super.__new__ 创建类
return super(B, cls).__new__(cls, name, bases, attr)

创建类时自定义行为

前面我们用元类创建一个类时,它的功能非常简单。现在我们来看一下,使用元类创建类时,如何定义一些自己的逻辑,然后改变类的属性或行为。

我们看下面这个例子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# coding: utf8

class Meta(type):
def __new__(cls, name, bases, attr):
# 通过 Meta 创建的类 属性会都变成大写
for k, v in attr.items():
if not k.startswith('__'):
attr[k] = v.upper()
else:
attr[k] = v
return type(name, bases, attr)

class A(object):
# 通过 Meta 创建类
__metaclass__ = Meta

name = 'zhangsan'

class B(object):
# 通过 Meta 创建类
__metaclass__ = Meta

name = 'lisi'

# 打印类属性 会自动变成大写
print A.name # ZHANGSAN
print B.name # LISI

在这个例子中,我们定义了一个元类 Meta,然后在定义类 A 和 B 时,把创建类的过程交给了 Meta,在 Meta 类中,我们可以拿到 A 和 B 的属性,然后把它们的属性都转换成了大写。

所以当我们打印 A 和 B 的属性时,虽然定义的变量是小写的,但输出结果都变成了大写,这就是元类发挥的作用。

使用场景

了解了元类的实现原理,那么元类都会用在哪些场景呢?

我们在开发中其实用的并不多,元类的使用,经常会出现在一些框架中,例如Django ORMpeewee,下面是使用 Django ORM 定义一个数据表映射类的代码:

1
2
3
4
5
6
7
8
class Person(models.Model):
# 注意: name 和 age 是类属性
name = models.CharField(max_length=30)
age = models.IntegerField()

person = Person(name='zhangsan', age=20)
print person.name # zhangsan
print person.age # 20

仔细看在这段代码中,我们定义了一个 Person 类,然后在类中定义了类属性 nameage,它们的类型分别是 CharFieldIntegerField,之后我们初始化 Person 实例,然后通过实例获取 nameage 属性,输出的却是 strint,而不再是 CharFieldIntegerField

能做到这样的秘密就在于,Person 类在创建时,它的逻辑交给了另一个类,这个类针对类属性进行了转换,最终变成对象与数据表的映射,通过转换映射,我们就可以通过实例属性的方式,友好地访问表中对应的字段值了。

总结

总结一下,这篇文章我们讲了元类的实现原理,了解到元类是创建所有类的根源,我们可以通过 type 方法,或者在类中定义 __metaclass__ 的方式,把创建类的过程交给外部。

当使用 __metaclass__ 创建类时,它可以是一个方法,也可以是一个类。我们通常会使用类的方式去实现一个元类,这样做更方便我们组织代码,实现面向对象。

在使用元类创建一个类时,我们可以修改创建类的细节,例如对属性做统一的转换,或者增加新的方法等等,这对于我们开发一个复杂功能的类很友好,它可以把创建类的细节屏蔽在元类中,所以元类常常用在优秀的开源框架中。

如果此文章能给您带来小小的工作效率提升,不妨小额赞助我一下,以鼓励我写出更好的文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