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aito's Blog

致力成为一枚silver bullet.

0%

聊一聊我来腾讯一年多的感受

你好,我是 Kaito。

很多关注我比较早的读者都知道,我的公众号(二维码在文末)去年断更了一年,原因是因为去年换了工作来到了腾讯,因为工作方向也发生了一些变化,从舒适区跨入陌生领域,所以更多时间花在了工作上,当时无奈公众号更新只能暂时搁置。

上周在公众号也发了个通知,最近又换了新工区了(搬到了腾讯北京总部大楼),算了一下,来腾讯已经一年多了,借这个机会写篇文章记录下这一年来的感受吧。

先说下我的基本情况,我从 2013 年毕业来到北京,到目前为止只换过这一次工作,是不是挺惊讶的。

来腾讯之前,我在一家中等体量的互联网公司待了 7 年多。

毕业从一名业务开发干起,从技术菜鸟一路打怪升级,做到了基础架构(中间件、多活),中间虽然一直没换公司,但换过 3 个技术团队,直到去年初终于跳槽,换到了大厂腾讯(现在做中间件、云原生、云计算方向)。

在近 10 年的职业道路上,遇到过不少抉择。这次先聊一聊这一年多在腾讯的感受,下篇文章来重点聊一聊,我职业道路上的思考和抉择。

先说说腾讯的优点。

1、福利方面没得说,上下班不打卡,包早晚餐,年假可预支,一年带薪病假有 30 天,过年过节有礼品,每月发 Q 币(充腾讯视频会员,看剧无忧)。

2、办公配套成熟,例如办入职、领东西、换电脑、申请办公用品、设备维修都是自助式的,线上系统申请,会有「专人」协助处理,每项流程都有内部客服对接,有的甚至 7*24 小时服务。

3、项目开发流程比较规范,类似于开源项目的开发模式,代码写完提 PR,找人 Review 代码,Review 通过后代码才能被合入。

4、开发提交的代码,都会有代码扫描,例如代码风格、注释、编程规范、安全漏洞,系统会定期发代码评分出来,评分太低的会被要求优化。

5、基础平台比较成熟,例如代码仓库、镜像仓库、DevOps 流水线、开发机等等,这些都是腾讯内部打磨非常久的产品,有些甚至已经打包成产品对外售卖。

6、在线办公配套非常成熟,企业微信 + 腾讯会议 + 腾讯文档,腾讯员工遍布全国,员工之间「异地协作」都是通过这三大件完成。不得不说腾讯文档是真的好用,来腾讯后工作协作重度依赖文档,现在都是在线搞定,再也不用搞一堆 Word、Excel 传来传去。

7、因为这些办公配套让工作都在线化了,所以工作不再受地域限制,之前疫情期间在家办公,几乎是无缝切换,完全没感觉到不适应,在家还是在公司办公,差别可能就是公司管饭(平时如果有特殊情况也可以申请在家办公)。

8、牛人多,内网干货技术文章也不少,认真读一读能学到不少东西,内网论坛有一个专门的团队负责运营,每日推荐优秀文章,做各种活动鼓励员工输出(我之前在内网发的技术文,上了热榜第一,后来还被邀请在鹅厂视频号做了场直播)。

9、分享和讲座多,几乎每周都会有,因为腾讯体量很大,产品线成百上千个应该是有的,很多部门为了推广自己的产品,都会在内部做分享,对于提高自己产品和技术「视野」还是有帮助的,例如最近很火的 AIGC,腾讯内部关于这个话题的分享应该不下 20 次了。

10、下班自由,不强制加班,至少我待的团队是这样,不像字节那样每天必须干到 10 点才能走​——公司几乎买断你的业余时间。腾讯在所有大厂里这方面做的好一些,至少保证还有自己的​生活时间。

再说说缺点。

1、可能是大公司通病,因为公司大,人也多,如果对接的业务线多起来,有问题会被拉到各种群解决问题,每天企微群消息「轰炸」,不得不屏蔽各种群减少噪声。

2、处理问题流程长,有时反馈一个问题,随着问题的深入,群里拉进来的人越来越多,每个人负责不同的模块,这个模块问题解决完,发现是另一个模块的问题,只能一层层拉人。曾经看到内网有个帖子,一个离职员工交接系统权限,好像是因为权限归属问题,离职走的当天还拉了 N 个群,才完成权限交接。

3、有时候因为处理各种问题和回企微消息,白天没时间写代码,只能晚上等没人打扰了才能安静写代码。

4、企微很难用,群消息没有重复信息的聚合能力,经常被群里的点赞长龙刷屏,不能单独设置@消息特殊提醒,对于消灭未读强迫症患者非常难受(上家公司用飞书,感觉很好用)。

5、最让我想吐槽的是企微的开会功能,之前线上开会用腾讯会议,一般都是拉会人把腾讯会议链接先发出来,大家自行点击链接参会。可能是觉得员工参会效率低,企微后来不仅把腾讯会议「集成」到了企微里,还在企微里搞了个「一键开会」功能,如果是私聊窗口点了这个按钮,还不会不停滴滴滴地呼叫对方,催你赶紧参会(就像打语音电话 call 你一样),如果你不参会,他还可以一键打到你的手机上。我觉得这玩意非常烦,让本来专注的工作进程,总是被别人拉的会议强制打断,我本身就讨厌开会,有了这个功能更加厌恶开会。

6、搞出这个功能的产品经理,肯定也想过用户体验会很差,但为了拉会效率高,只能选择后者。

7、人文关怀有,但感受不深,因为部门多人也多,行政小姐姐发通知,只能是拉个大群在群里@大家(例如领东西,通知参加活动)。而且行政岗很多是外包,经常换人,一年下来,我也没见过几次面,大家都只是完成自己的工作,很少能像中小公司那样打成一片。

8、归属感差一些,优秀的人多,有想法的人也多,比较卷,逼着你不能躺平。有时候有心无力,比较无奈,工作上没什么想法的人,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会思考自己在这里工作的意义是什么,就像工厂里的一颗螺丝钉,哪里需要就去哪里。

我待的团队接近 30 人,整个团队分布在全国各地(北京、上海、杭州、深圳、成都、武汉)。

组内和我工作交互比较多的人不在北京,所以平时交流只能是线上,这一点和之前工作都在一起的模式相比,当时还是适应了挺久的。

毕竟如果大家在一起,能沟通的时间也多(吃饭间隙都可以交流),异地线上沟通,只能提前约时间,无法做到随时交流。

我之前一直是做 ToC 方向的基础架构,来腾讯后开始做 ToB 方向(腾讯 CSIG 事业群),刚来的那半年感觉很不适应,因为 B 端客户的需求和 C 端差异还是挺大的(B 端更关注资源、成本、安全)。

另外,腾讯这种 ToB 部门是非常关注营收和成本的,如果亏损严重就有可能裁员甚至整个部门被干掉,压力会大一些,有时候为了拿下客户,不得不做一些商业上合理,但技术没收益的事情(说白了就是向钱看齐),没办法,商业就是这样。

来腾讯一年多,技术上提升最大的是开始接触 K8s、云原生、云计算方向,这块也是近几年一直很火的方向,当然挑战也大。中间件本身就不好搞,加上 K8s 难上加难,踩坑不少。

简单总结下,总的来说,在大厂工作,条条框框的东西比较少,该给的配套都给足了,剩下的就是自驱,把事情落地好。当然最好还要学会推销自己,大厂人才很多,不会发声很容易被埋没。

专业方面,在大厂工作需要很强的「抗造」能力,以及「多线程」处理事情的能力。

对于刚毕业的学生党来说,我还是挺推荐来大厂的,标准化的流程规范,前沿的技术视野都很有吸引力。对于有经验的跳槽者,就看能否自己能否把专业的能力和大厂做融合,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级。

如果此文章能给您带来小小的工作效率提升,不妨小额赞助我一下,以鼓励我写出更好的文章!